发布时间:2025-09-12 来源:本站编辑
在信息时代,网络犯罪日益猖獗,帮信罪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。在金融领域,银行从业人员肩负着维护资金安全、守护客户信任的重要职责。通过对相关典型案例的深入了解,我深受触动,对帮信罪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与思考。
一、帮信罪案例
(一)案例一:
在某起案件中,大学生刘音(化名)看到网上“轻松赚钱”的兼职信息,只需提供银行卡帮忙转账就能获取高额报酬。他心动不已,全然不顾潜在风险,到多家银行开办银行卡,将银行卡提供给对方。起初几笔小额转账顺利拿到报酬,让他愈发深信这是“生财之道”,却不知已一步步踏入犯罪深渊。最终,他的银行卡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转移赃款,涉及金额高达50余万元,他也因“帮信罪”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。
(二)案例二:
网络工程师小吴,接到神秘客户开发用于网络营销推广软件的订单,未多作询问便完成交付。后来发现软件被用于电信网络诈骗,发送大量诈骗信息,诱导受害者上当。尽管他心存侥幸,认为自己未直接参与诈骗就不会有事,但根据法律,明知软件可能用于违法犯罪仍提供技术支持,已构成帮信罪,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,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。
二、案例带来的思考
(一)清楚帮信罪具体法律规定
帮信罪的全称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287条规定:“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,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、服务器托管、网络存储、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,或者提供广告推广、支付结算等帮助,情节严重的,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,并处或单处罚金。”银行从业人员若在账户开立、资金流转等环节为犯罪活动“开绿灯”,即可能触犯此罪。
(二)认真吸取案例带来的教训
1.犯罪者自身法律意识比较淡薄。他们往往只看到眼前利益,忽视了行为的违法性与严重后果。在面对看似诱人的“赚钱机会”时,缺乏对法律底线的敬畏,没有思考背后可能隐藏的犯罪风险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一是对行为性质认识模糊。不清楚出租、出售自己的银行卡、电话卡、支付账户等行为是违法的,认为只是“借东西给别人用”“赚点小钱”,没意识到这些行为会被犯罪分子用于电信诈骗、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,自己也会成为共犯。
二是对违反法律后果无知。不了解帮信罪的法律责任,以为即使被发现也只是“批评教育”,不知道可能面临有期徒刑、拘役,并处或者单处罚金,更没考虑到犯罪记录对个人征信、就业、升学等的长期影响。
三是对没有风险说辞轻信。容易被“兼职赚钱”“高额回报”等诱惑,轻信他人“只是走个账”“不会出事”的承诺,忽视其中的法律风险,缺乏对陌生人请求的警惕性。
四是对犯罪关联认知不足:不明白自己的银行卡、支付账户等被用于转移犯罪资金,会成为信息网络犯罪的“帮凶”,对这类行为与电信诈骗、网络赌博等犯罪的关联性缺乏认知。
2.新型网络犯罪宣传教育不到位。许多人对帮信罪等新型网络犯罪并不清楚,不知道将自己的账号、银行卡出借会构成犯罪。
一是覆盖不全面。重点人群(如学生、老年人、农村居民等易受骗群体)覆盖不足,部分偏远地区、基层社区的宣传存在空白,导致这些群体对帮信罪的认知滞后。
二是内容形式少。多以标语、传单、讲座等传统形式为主,缺乏结合案例的生动解读,也较少利用短视频、直播、互动游戏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,难以吸引关注和加深理解。
三是针对性不足。宣传内容多为笼统的法律条文和“禁止性”提醒,未结合不同群体的生活场景(如兼职陷阱、网络交友诱导等)进行精准警示,导致受众难以将宣传内容与自身行为关联。
四是持续性欠缺。宣传多集中在专项整治期间,缺乏长期、常态化的推进,容易出现“一阵风”现象,难以在公众心中形成持续的法律敬畏和风险意识。
五是协同不到位。公安、银行、通信、教育等部门的宣传资源未有效整合,各自为战,导致宣传力度分散,未能形成“全方位、多角度”的宣传合力。
(三)坚决避免陷入帮信罪的泥沼
我们每个人都要增强法律意识,主动学习法律知识,尤其是与网络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。遇到来路不明的“赚钱项目”,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,多问几个为什么,切勿被利益冲昏头脑。同时,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帮信罪等网络犯罪的宣传力度,通过多种渠道,如社区宣传、学校教育、媒体报道等,普及法律知识和犯罪防范技巧,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。
1. 强化精准普法教育。结合帮信罪典型案例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法律条文,明确告知出租出借“两卡”“跑分”“刷脸”等行为的违法性及具体法律后果,让其清楚行为边界。银行要对违规办理账户、参与洗钱的从业人员,依法严惩并公开通报,形成“不敢犯、不能犯”的高压态势。
2.开展针对警示教育。针对犯罪者多因“贪小利”“被诱惑”的特点,重点剖析“高额回报”“无风险兼职”等话术背后的陷阱,结合其自身经历复盘犯罪过程,引导其认识到行为的危害性(如助纣为虐、危害他人财产安全),增强风险警惕性。银行应完善账户开立审核机制,对异常交易实行“穿透式”核查,建立员工行为动态监测系统,将合规操作纳入绩效考核。
3.借助多元教育形式。采用观看警示教育片、参与模拟法庭、与受害者交流等互动性强的形式,替代单纯的条文宣讲,让法律意识通过具体场景渗透,加深印象。银行要通过媒体宣传、网点公告等渠道,告知公众出租、出售银行卡的法律风险,普及“不明链接不点击、陌生账户不转账”等防诈常识。
4.联动社会力量教育。在社区矫正、刑满释放后,由司法所、社区、家庭等共同参与,持续开展法律知识学习和行为规范引导,结合其生活、就业需求,提供合法途径的指导,避免再次因法律无知陷入犯罪。
金融行业是守护社会财富的“堤坝”,案例警示我们,法律红线不可逾越,合规操作才是安身立命之本。让我们携手筑牢金融安全防线,以零容忍态度向帮信罪说“不”,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金融秩序与公众信任。
◇农行通化分行 张继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