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访问吉林省银行业协会!

消保专栏

您的位置:首页 >自律服务 >消保专栏

以案说险:暑期青少年反诈, 警惕网络竞技“福利”背后的套路

发布时间:2025-10-16  来源:本站编辑

      暑期,青少年成为网络竞技的主力军,然而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对网络竞技的热情设下圈套。邮储银行通化市分行提醒广大青少年,警惕网络竞技“福利”背后的套路。现通过以下几个案例,带你躲避网游中的陷阱。

案例一:“游戏代练刷等级”,不仅账号被盗还遭受了金钱的损失。

      15岁的小明暑假期间想把游戏账号升到更高等级,但自己时间不够,在某社交平台看到“代练广告”:“3天从青铜到王者,只要80元,安全无风险。”小明联系对方后,按要求把账号和密码告诉了对方。第二天,小明发现自己的账号登录不上,联系代练时,对方却发来截图:“你的账号里有珍贵道具,想拿回去?再付500元‘保密费’,不然就把账号卖掉或开挂封掉!”小明吓坏了,只好偷偷用爸爸的手机转了钱,对方却还是没还回账号。

风险提示:切勿向他人泄露游戏账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信息。代练本身就存在账号被盗、被开挂封号的风险,遇到“威胁讹钱”更要立即告诉家长,并向游戏官方举报。

案例二:“组队抽奖送皮肤”?实为虚假链接盗信息。

      14岁的小林在游戏群里看到“组队抽奖”活动:“邀请3个好友进群,就能抽限定皮肤,100%中奖!”小林拉了同学进群后,点击了对方发的链接,页面要求填写手机号、身份证号和银行卡号“验证身份”。小林没多想就填了,结果当天收到银行短信,卡内的1000元零花钱被转走。原来,链接是钓鱼网站,骗子通过获取的信息盗刷了银行卡。

风险提示:凡是要求填写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短信验证码的“抽奖”“福利”链接,一律不要点开。这些信息是个人账户的“钥匙”,一旦泄露,可能导致财产损失。

 给青少年的防骗小贴士:

       1.不轻易相信游戏内的“低价交易”“代练”“抽奖”等信息,官方活动会通过游戏内公告发布。

       2.绝不向他人泄露账号密码、支付密码、短信验证码,更不要把家长的手机、银行卡借给他人操作。

       3.遇到可疑情况,第一时间告诉家长或老师,不要自己硬“扛着”,及时报警或向平台举报。

        暑期玩游戏,开心很重要,安全更重要。守住信息和钱包,才能真正享受网络竞技的快乐!

/邮储银行通化市分行 赵梓彤